9月25日晚,我全程听了雷军的年度演讲,前半程煽情,后半程实干。我一直在说中国股票配资网网,是一个善于改变的公司,能及时根据环境变化快速冲击,早就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。
例如,进军国际市场。小米成功接下了在全球开拓的大部分市场,联想、一加、接手华为终端海外团队的荣耀都没能抓住这个机会。小米也是唯一能长期位列全球前十畅销手机型号的中国公司。类似的例子很多。
25日的演讲以“改变”为主题,主讲了芯片和汽车的“改变”。确实,这是小米的两大战略突破,而且同时突破两点,对一个公司来说,不容易。
小米汽车对中国汽车市场带来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。可以这么说,小米汽车关闭了新兴企业进军中国汽车市场的“窗口”,而且推动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加剧,企业优胜劣汰,并且其影响还在持续。不信你对比一下2025年和2022年、吉利、长安、长城的营销,你会发现几乎完全换了一张面孔。一个个老总的年龄大了三岁,可战斗力年轻了十岁都不止(除了小米外,华为余承东也是这个改变的重要推动者)。
再说小米造芯。雷军说,这一次是认真的。上一次“松果”肯定是不认真的,一个独立公司,小米只是战投,类似的小米和雷军系投了很多很多家公司。
这一次,小米不得不认真。因为虽然研发芯片的技术壁垒降低了,但资本门槛快速提高。
不过不知道,小米怎么得出了这么一个战略“自研手机SoC,只有做最高端,才有一线生机”。
这个战略定位高,但技术风险和环境风险都很大,而且没有量。走量降低成本,对芯片来说,非常重要。
小米高端手机的出货量本来就不高,而且小米在短时间内也不敢高端手机“ALL in”自己的高端芯片。例如,演讲随后发布的小米旗舰手机小米17,仍旧选择和友商争夺高通骁龙的全球首发。
或者小米芯片需要两条腿走路,有“最高端”的战略产品,也要有一款走量的中低端芯片。后者研发周期短,见效快,小米也容易选择适配的手机型号。
鼎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